体育心理成胜负关键,运动员如何在高压赛事中突破自我?
6
2025 / 08 / 22
国家体育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正式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这一政策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、完善体制机制,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水平,同时为竞技体育培养更多后备人才。
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体育在促进健康、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,我国体育事业仍面临一些挑战,例如全民健身设施分布不均、基层体育组织薄弱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,为此,国家体育总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,制定了这一综合性政策,力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实现以下目标:
《意见》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,以下是核心内容:
政策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,重点支持中小型、便民化体育场馆建设,鼓励学校、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,并给予财政补贴,将利用城市“金角银边”区域(如闲置空地、楼顶等)建设健身步道、篮球场等设施,满足群众就近健身需求。
为夯实竞技体育人才基础,《意见》提出“体教融合”深化方案,要求中小学每天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,并建立校级、区级、市级三级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培训,支持俱乐部与学校合作,发掘和培养优秀苗子。
政策鼓励职业体育俱乐部与社区、学校开展互动,通过公益培训、赛事观摩等方式,提升大众对体育的兴趣,中超、CBA等职业联赛俱乐部将被要求每年至少举办10场社区推广活动。
为激发市场活力,《意见》提出对创新型体育企业给予税收优惠,并支持社会资本投资体育科技、智能健身设备等领域,将大力发展体育旅游,结合地方特色打造马拉松、骑行等品牌赛事。
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李明表示:“这一政策抓住了当前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,特别是体教融合和设施开放,将有效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和健身资源不足的难题。”
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健身中心负责人王女士告诉记者:“政策中提到的小型场馆补贴对我们非常有利,如果能落实,我们计划增设夜间开放时段,方便上班族锻炼。”
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提出担忧,某省队教练张指导认为:“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需要更科学的选拔机制,避免过早专业化导致人才流失。”
政策发布后,多地迅速行动,浙江省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新建500个社区体育公园,并试点“学校体育设施共享平台”;四川省则计划依托峨眉山、九寨沟等景区,开发山地越野、水上运动等特色项目。
上海市作为先行试点,已取得显著成效,该市通过“15分钟体育生活圈”建设,实现了98%的社区覆盖健身设施,并成功举办了市民运动会、城市定向赛等大众赛事,参与人数突破百万。
从全球范围看,体育政策的优化是许多国家的共同趋势,英国通过“体育未来战略”大幅提升青少年体育参与率;日本则借助“体育立国”政策,成功申办奥运会并推动大众体育发展,我国此次政策的出台,既借鉴了国际经验,又结合本土实际,有望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助推器。
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在发布会上强调:“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,下一步,我们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,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。”
随着《意见》的逐步实施,我国体育事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协同推进,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,也将为体育产业注入新动能,最终实现“健康中国”和“体育强国”的宏伟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