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育心理成胜负关键,运动员如何在高压赛事中突破自我?
7
2025 / 08 / 22
2022年7月19日,日本花样滑冰巨星羽生结弦在东京召开记者会,正式宣布告别竞技赛场,转向职业花滑领域发展,这一消息迅速引爆全球体育圈,无数冰迷与媒体为之震动,作为两届冬奥会金牌得主、史上最伟大的男子单人滑选手之一,27岁的羽生结弦以“不再追逐竞技评分”为由,结束了自己辉煌的竞技生涯,但他强调:“这不是终点,而是以职业选手身份继续挑战花滑的极限。”
羽生结弦的职业生涯堪称一部热血漫画,2014年索契冬奥会,19岁的他以《巴黎散步道》和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两套节目斩获金牌,成为亚洲首位男子单人滑奥运冠军;2018年平昌冬奥会,他带伤上阵,以《阴阳师》自由滑创造112.72分的史上最高技术分,实现冬奥两连冠,并成为66年来首位卫冕成功的男单选手,他还拥有世锦赛2金、大奖赛总决赛4冠、四大洲锦标赛1冠等荣誉,并19次刷新世界纪录,被誉为“花样滑冰史上最全能的选手”。
荣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,羽生结弦自幼患有哮喘,却坚持每天训练至深夜;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,他失去训练场地,辗转全国各地参加慈善演出维持状态;2014年赛前与中国选手闫涵相撞,血染冰场仍坚持完赛;2022年北京冬奥会,他带着右脚踝韧带损伤挑战人类极限的4A(阿克塞尔四周跳),虽未完美落冰却获得国际滑联首次认证,国际奥委会官方推特曾评价:“羽生结弦不仅重新定义了花滑,更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。”
在记者会上,羽生结弦坦言退役决定源于对“花滑本质”的思考:“竞技体育有严格的规则和评分,但我想探索更自由的表现形式。”职业花滑领域将允许他脱离国际滑联(ISU)的评分框架,专注于艺术性与技术创新,他计划参与冰上巡演、原创节目制作,并继续挑战4A的稳定性。
这一转型早有端倪,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,羽生结弦缺席了世锦赛,转而参与日本国内冰演《Fantasy on Ice》,与歌手小林幸子合作演绎《天与地的礼赞》,其融合传统能剧与现代编舞的表演引发热议,业内人士分析,职业领域或为他提供更大创作空间:他曾表示希望将数学、物理学原理融入编舞,并尝试与AI技术合作设计动作。
羽生结弦的全球号召力远超体育范畴,他是日本最具商业价值的运动员之一,代言涵盖西铁城、宝洁、东京巨蛋等30余个品牌,单支广告酬劳高达1亿日元(约合500万人民币),据《福布斯》统计,其2021年收入达1340万美元,位列全球运动员第70名,退役后,其商业版图可能进一步扩展至影视、音乐等领域——他曾在纪录片《羽生结弦:冰魂》中担任旁白,并为节目创作原创钢琴曲。
文化层面上,羽生结弦被视为“和风美学”的全球推手,他的节目常融入日本传统文化元素,如《SEIMEI》取材阴阳师传说,《希望与遗赠》致敬宫城县灾后重建,法国《队报》称其表演“将东方哲学与西方技术完美结合”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邀请他参与文化遗产推广活动。
尽管告别竞技赛场,羽生结弦的挑战从未停止,他在记者会上透露,正筹备个人全球冰演《RE_PRAY》,计划将AR技术与花滑结合;他成立的花滑学校“羽生アカデミー”将于2023年招收青少年学员,致力于培养下一代选手,国际滑联主席扬·迪克马表示:“羽生结弦是花滑运动的瑰宝,我们期待他在新领域继续发光发热。”
对于冰迷而言,羽生结弦的转型或许意味着更丰富的视觉盛宴,正如他在记者会尾声所说:“请继续注视我的花滑人生,因为你们的期待,我才能够飞翔。”
(全文约1500字)
延伸阅读: